
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09-17 17:09:57 点击量:
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侵华日军侵占东北,天津、唐山等地的民族企业家为了避开战火,放弃在北方拓展,毅然南下建厂。被誉为“远东第一大厂”的永利铔厂、“世界先进水泥制造工艺”的江南水泥厂等一批重要企业相继在南京落成。全面抗战爆发后,众多企业又辗转迁至西南地区,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生产支援抗战,直至抗战胜利后才陆续回迁南京。这段历程,彰显出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“救亡图存”与“实业报国”的双重使命。
今年5月,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南京市档案馆启动“烽火报国路·逐梦新征程”融媒行动,北上天津、唐山、淄博,西赴长沙、武汉、重庆、成都、乐山、宜昌等地,走访档案馆、企业博物馆、工业遗存,追寻民族工业的发展足迹,串联起南京工业从抗战时期西迁救国到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历史脉络,解读其中蕴含的爱国、创新与担当的企业精神,展现南京工业发展的沧桑巨变与强劲动力。多件珍藏于南京市档案馆的历史档案,也将通过南京日报首次发布。
“滴,前方到站大厂站。”宁天城际S8号线是南京地铁第一条全线位于长江以北的线路,“大厂”这个名称就源于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创建、被誉为“远东第一大厂”的永利铔厂。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袋化肥、第一包催化剂、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、硫酸、硝酸等30多项“中国化工之最”,永利铔厂也是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前身。
“工业先导,功在中华。”这是为范旭东题写的挽联。这八个字,在南化公司厂史馆的入口处格外醒目。南京市档案馆也通过本次行动首次公布了馆藏珍档——周恩来、王若飞以及彭德怀、朱德为范旭东题写挽联的存根档案。沿着这位爱国实业家的足迹,寻访小组第一站来到了他开启实业报国梦想的地方——天津。
周恩来、王若飞以及彭德怀、朱德为范旭东题写挽联的存根档案。南京市档案馆提供
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华北地区面临战火危机。范旭东领导的永利化学公司从天津南下,选址南京六合建设硫酸铔新厂。在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,记者看到一份1934年3月的档案,其中范旭东提到“酸业与碱业,有如化学工业之两翼,绝对不能偏废。”他任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厂长,带着工程师们赴南京建设永利硫酸铔厂(简称“永利铔厂”)。透过泛黄的历史档案,记者仿佛看到了1937年2月5日第一包红三角牌硫酸铵在永利铔厂车间内缓缓下线的场景,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化肥。
在天津市档案馆,记者还见到了一批珍贵的“宝贝”——由侯德榜后人捐赠其使用过的绘图工具、书籍、工作笔记等。“爷爷这一代民族企业家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,积极发展事业,在行动上牺牲个人维护团体利益,在精神上以服务社会为最大的光荣。”侯德榜的孙子侯盛铮告诉记者。
和永利公司同一时期决定南下建厂的,还有唐山启新洋灰公司,这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家水泥厂。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显示,1934年1月启新公司的董监会议作出决议:“于南方觅地,另设新厂,以便作有备无患的打算。”1933年,爱国实业家陈范有奉命南下勘察选址,最终选定在南京栖霞山东麓筹建江南水泥厂。
在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内,记者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四号和五号水泥窑,现任江南水泥厂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张新华激动万分,“这是一场寻根之旅!”他告诉记者,这两座“祖师”级别的水泥窑与江南水泥厂当年的旋窑同根同源,陈范有先生从唐山带到南京的不仅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水泥生产设备,更凝聚着民族实业家们“实业兴邦”的情怀和担当。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事变爆发。南京市档案馆相关人士介绍,范旭东等人抱定“宁举丧,不受奠仪”的决绝之心,严词拒绝日寇的合作要求。此后,范旭东乘坐津浦铁路最后一次列车南下。
永利铔厂的硝酸车间里,原本生产化肥的设备被紧急改造,工人们三班倒地赶制硝酸——这是制造炸药的关键原料。南京市档案馆首次通过媒体公开的另一份档案中显示,永利铔厂向金陵兵工厂输送了大批硝酸,以及所属铁工厂制造的地雷壳、飞机尾翼、军用铁锹等原料,以支援战时急需。
根据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工业企业档案,在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前,南京地区已聚集了20余家重要企业,反映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重心已悄然南移。它们在化工、军工、建材、电力等领域的发展,不仅推动了南京的工业化进程,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不久前,记者走进位于“大厂”区域的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,机器人手臂在流水线上作业,芯片测试设备闪烁微光……从历经磨炼的工业遗存,到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科创园区,南京正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永利皇宫官网,永利皇宫赌场,永利皇宫娱乐城,永利皇宫注册,永利皇宫,永利皇宫app,永利皇宫发财车,永利赌场,永利集团,永利娱乐城,永利娱乐场,永利澳门,永利博彩,澳门永利皇宫博彩官网,网上澳门彩官网,澳门永利